今天给各位分享合肥联合大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合肥联合大学历任校长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合肥学院有2个校区
不知道你要去哪个?
一个在黄山悄旁此路上是学院的本部,是北区,在肥西路上
乘坐启迅10路,108路,118路,121路,129路都能到,站名就是合肥学院.
合肥学院的南区在经济开发区启悉
乘坐235和901可以到,站名是耕耘路.
“*”结束后,1978年,杨承宗被任命为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后来他又担任安徽省第六、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科协主席。在此期间,他创办了合肥联合大学——建国后第一所自费走读大学。这是他晚年集中一生作为教育家和科学家两方面的经验和智慧,办成的最后一件大事。这创举的智慧火花来自于不经意中听到的同事之间的一段对话。1979年8月,在安徽省高教局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科大参加会议的几位同事在中午休息聊天时,有几句话飘进了杨承宗的耳朵。有人问:“你的孩子今年考上大学了吗?”回答是:“咳!别提了,只差0.2分。”杨承宗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高考择优录取这条很好,但能精确到0.2分吗?他做了一番调查,不同的老师评卷差个几分,非常正常。
“*”后,累积了多年的中学毕业生同时进入高考场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某些好马失蹄也是常有的事情,至于考生因在不同省、市而态樱高分落榜低分被录取更比比皆是。他不由得萌发出一个设想:能不能给那些分数接近高考录取线的学生提供一个深造的机会呢?1980年3月他参加全国科协大会时,听*讲,全国有1600万失学青年怎么办?这更激起他探索高等教育改革的热情。1980年6月13日,方毅副总理视察安徽,并在中国科技大学全体师生职工大会上发表了讲话,他说:“我们需要千方百计地实验和探讨改革的途径,创造多种多样的办学形式和办法,广开学路。”对此格外敏感的杨承宗深受鼓舞:与其抱残守缺,何不独辟蹊径?遂正式提出了在不增加国家负担的前提下,综合利用合肥地区高等学校的师资、设备优势,创办一所自费走读大学的设想。
1980年6月23日,《光明日报》记者胡羊首次独家报道了杨承宗关于招收自费大学生的主张。文章见报后,读者纷纷来信,更有一群教育志士积极拥护该项主张。真是“一呼百应”!同年7月,关于成立一所民办公助的自费大学的议题摆到了省领导的办公桌上。8月,省政府批准成立这所大学。但让杨承宗意想不到的是,省领导请他出任校长。他一再推辞,毕竟已是年近古稀,而且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当时他的双目几近失明,妻子从北京搬到合肥后就一直重病缠身。但省领导以那些被高考分数拒之门外的学生之名再三诚恳邀请时,他最终被打动了。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是确定校名,当时提议的校名有“安徽自立大学”、“星津大学”、“江淮大学”等等。抗战时期有个“西南联大”,由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合办而成,办学效果很好。这个也叫槐雹联大,体现联合办学的精神。
1980年8月23日,合肥联合大学正式成立,全部的家当就是从科大借来的一间20平米的房间、几张办公桌、包括杨承宗在内的6名兼职人员。杨承宗再一次表现出独树一帜、锐意创新的精神,实行了一系列的高等教育改革: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由合肥市委书记郑锐兼任董事长,这是对当时处于主导地位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一种创新;没有校园校舍,所有教学都是“联办”,插在科大、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的教学空档中完成;没有固定的师资队伍,所有的教师都是从合肥地区12所高校中择优聘用,并邀请国内外著名科学家、学者如任之恭、钱致榕、龚升、杨纪珂等来校讲学,体现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教育思想;学生全部“走读”、自主择业,改变了当时普通大学包吃、包住、包分配的做法,甩掉了沉重的后勤包袱;国家部分拨款,“适当”收费,每年文科40元、理科50元,改变了建国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由国家单一投资的体制;倡导公民享受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理念,一改高等教育只注重选拔尖子、培养精英的宗旨。上述高等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今天,很多已经得到普遍认同和实践。
合肥联合大学“联办公助,自费走读,不包分配,择优录用”的办学模式,在当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一种创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安徽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等先后多次详细报道,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知名度。继合肥联合大学创办之后,北京、上海、南京、西安、广州、杭州等地也相继成立类似的大学,有些直接套用了“联大”的名字,有些名字虽然不同,但办学宗旨、教学形式基本相同,如北京联合大学、南京金陵大学、武汉江汉大学、上海大学等。当时全国有许多城市和教育部门的领导来合肥联合大学参观访铅闭帆问,杨承宗还专门抽调人员接待来访。
原合肥联合大学 原合肥联合大学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7所在肥高校联合于1980年创办,位于黄山路中段。时提议的校名有“安徽自立大学”、“星津大学”、“江淮大学”等等。因抗战时期有个“西南联大”,由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合办而成,办学效果很好。校方认为这个也叫联大,体现联合办学的精神。1980年8月28日,正式定名为“合肥联合大学”。1980年10月11日,第一批新生开学典礼举行。合肥联大是中国第一所自费走读大学。
该校创办时设立董事会,时任合肥市委书记郑锐任董事长,时任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杨承宗任校长。办学之初,就试行一种与当时其他高校不同的办学形式,即“联办公助、适当收费、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不包分配、择优推荐录用、后勤社会化”。首届招生357名,学制为四年制本科,设中文系、理工系、英语系。
1985年3月,安徽省和德国下萨克森州在友好省州关系谨老的基础上,签订了共建合肥联合大学协议,使合肥联合大学成为德国下州援助中方重点建设的两所应用型高校之一。该校还为税务、金融、电力、烟草等系统定向培养了一批毕业生。 原合肥教育学院 原合肥教育学院由原合肥师范专科学校和原合肥市教师进修学校合并组成,于1981年成立,位于宁国路北段,占地面积64亩,是以培训中学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为主的成人高等院校,同时还承担安徽师范大学本科函授教育。1993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普通专科学生,开设有汉语言文学、史地、生化、英语、体育、数学、物理、计算机、初等教育和应用电子等专业。1997年被合肥市人事局认定为“合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心”,1998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中央师范教育补助专款”院校。 原合肥师范学校 原合肥师范学校始建于1952年,位于金寨路北段,1999年迁至经济技术开发区,校区占地面积180亩,系安徽省一类师范学校。
文革时期,该校曾下迁到淮北太和县,1971年重新恢复,曾于1958-1962、1978-1981年两度经*批准改为合肥师范专科学校。该校1989年成为国家新教学方案首批试点学校之一,1995年起承担“合肥地区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任务 。 2002年3月1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原合祥肆升肥联合大学、合肥教育学院和合肥师范学校三校进行合并,成立合肥学院。2009年,该校被安徽省批准为硕士点建设单位。
2009年底,中国教育部主持的新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正式启动,选择在该校进行试评估。2010年4月,雹虚合肥学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签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学院校际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学院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协议”。
2010年6月23日,学院入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项目,成为国家首批承担“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61所试点高校之一。2011年,该校获批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
2013年4月,合肥学院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签订全面合作协议 。6月,合肥学院水环境治理及污染控制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 。
2014年合肥学院被确定为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立项建设高校。
关于合肥联合大学,合肥联合大学历任校长和合肥联合大学历任校长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Copyright C 2018-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深圳市富文人力资源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0135921号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西北工业大学三航科技大厦4层 EMAIL:opinion@fwhr.net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opinion@fwhr.net,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