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很多HR的小伙伴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企业招人难,求职者找工作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1、能岗匹配差
求职者一般有三种来源:各类院校毕业的应届生、接受过机构培训的人员以及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企业或单位员工。对具体的用人单位和招聘岗位来说,以上求职者是很难相互匹配的。行业、地区、企业规模、企业文化等不同,即使工作能力达到匹配,也可能在“三观”等方面找不到高度的契合点;应聘者希望找到比之前平台更好,规模更大的企业;甚至也会受到招聘岗位直接上级管理风格的影响。另一方面,企业希望招来的人员能立即上岗,毕竟培训的时间和投入也不小,如果花太多时间和精力来培养,最后还要冒着对方“是否稳定”的风险。所以,没有经验的求职者找工作非常难,建议小伙伴们的第一份工作还是以管理规范、规模较大的单位为主,即使岗位较初级、起始时收入低也无妨,看待工作的眼光要长远一些。
2、信息不对等
企业需要招聘的岗位有哪些,要求待遇如何?求职者有哪些能力,经验,个性如何?有时企业与求职者所掌握的信息并不对等,而这种情况导致双方都存在盲目性;方向感和目标性差,最终的效果就差,既浪费时间、精力,也容易让招聘和找工作难上加难。这种不对等的情况主要表现在:招聘网站繁多,专业的/行业的/综合性的/地区性的等等,而在这些网站上,既有重复、重叠的求职者信息,也有只在某一家网站发布的信息;同样,一家企业选择在多个网站上招聘,也可能只选中了某一家招聘网站。对于具体的企业或求职者来说,不太可能把这些纷繁复杂的网站信息全部占有。除了网招,还有各种社区、平台、线下招聘等,求职者和企业如何才能掌握如此多的信息。没有充分掌握充足的信息,又怎么能够“精准招人和找工作”,怎么能“不难”?
3、不诚信现象
不管用人单位还是求职者,都存在着一些不诚信现象,诸如:企业招聘简章,只是粗略提及岗位要求,条件和待遇等,一些潜在要求往往不方便在简章上呈现;有些单位甚至在求职者入职后,还会在待遇,工作内容等方面与之前产生分歧。一些求职者会夸大在校期间所获得的荣誉,适当编造工作经历、稍微放大工作职位和待遇等,网络上也不乏一些机构或自媒体教求职者应对招聘面试的技巧、话术等。招聘与求职之间的博弈从来没有停止过,双方之间缺乏信任,以至于一些用人单位哪怕招一个普通员工都要做背景调查;同样,一些求职者总是希望到用人单位现场实际体验后才决定是否入职。全社会都在进行诚信体系的建设,但在招聘中遇到的不诚信,如果情况不是特别严重,即使发现,也不会因此造成过于严重的损失。所以,招聘中讲诚信的路道路,还很漫长。
4、其他方面
造成“两难”的局面,还受其他因素影响,比如:年轻人不愿意到企业工作,疫情导致用人单位停招或减少招聘,创业、考研、服务业等分流不少、即使不工作也可以啃老而生活等。
5、怎么应对?
能岗匹配度差方面:”教育回归用人单位“,即由用人单位来办学培训。这样,就高度保证了培养的人才是与岗位所匹配的。信息不对等方面:避免选择过多的招聘网站,有哪些求职者在找哪个工作,就能一目了然。在双方信息透明的情况下避免收集重叠信息,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拓展其他招聘渠道,例如校园招聘,公司内部推荐,熟人推荐等。其他方面:疫情影响终会过去,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至于分流问题,如果企业在其他方面吸引人才力度够大,分流不必忧虑;啃老生活,这真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现在的年轻人,即使不工作也有两个长辈可以养活。以上应对的办法,只是粗线条式的设想,但我们不试试又怎么知道呢?其实,只要踏实肯干、不要求过高的薪资,找一份工作实属不算太难。反倒是企业招人的难度,随着年轻劳力增加减少、政策影响等因素,问题更显突出一些。
Copyright C 2018-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深圳市富文人力资源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0135921号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西北工业大学三航科技大厦4层 EMAIL:opinion@fwhr.net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opinion@fwhr.net,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